老王借给老张10万块钱,借条上写着2020年1月到期。到了2023年,老王才想起来要起诉。这笔债务还能要回来吗?关键得看诉讼时效有没有过。

我国法律规定,一般债务纠纷的诉讼时效是3年。这个期限从还款期限届满那天开始计算。比如2020年1月1日到期,那么到2023年1月1日就满3年了。
举个真实的案例: 小刘2019年6月借给朋友5万元,约定2020年6月还。朋友一直拖欠,小刘2023年7月才想起诉。法院一查,诉讼时效已经超过1个月,判小刘败诉。
直接找对方,让他写个还款计划书或者确认债务的书面材料。法律规定,债务人自愿履行债务的,不受时效限制。《民法典》第192条规定: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,义务人同意履行的,不得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抗辩。
如果能证明在这3年内催收过,时效可以中断重新计算。微信聊天记录、短信、通话录音都能当证据。关键是要明确表达过催讨的意思。
有个冷知识: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,法院不予保护。但如果你能证明这20年间一直在主张权利,还是有希望。
遇到债务纠纷别拖着,建议尽早咨询专业律师。每个案件情况不同,专业人士能帮你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。